书架
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朱慈烺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章 御门听政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个早朝这么多规矩,完全不像后世影视里那么简单,在大殿里举行,就十几个大臣参与。

  这早朝完全就是露天举行的啊,而且官员超多,加上一些皇亲国戚足有数百人啊,听说太祖朱元璋期间,甚至有上千人。

  不过这么多人,估计大多数来打酱油的,后面完全听不到前面讲话。其实后面官员品阶低,几乎也插不上嘴,不过,重在参与嘛!

  朱慈烺坐在木椅上,像是在旁听,他发现,早朝开始后,官员也不是随便能出来奏事的,还有一套流程。

  首先是鸿胪寺官员先出班,对崇祯皇帝奏报入京谢恩、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。

  这些官员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好的,如果皇帝要召见,那么便先行觐见;如果皇帝不想见,则在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,行礼之后便算完事,可以走人了。

  好在这个流程每天都有,平均下来每天并不多,没耽误多少时间。

  接下来便进入了早朝最重要的‘奏事’环节,首先奏的事情就是来自边关的奏报。

  兵部尚书张凤翼咳嗽了一声,然后手拿笏板出班奏事,道:“启奏陛下,据前线总理卢象升传来战报,贼首高迎祥部已被击溃,正西窜逃亡山林之中。”

  崇祯皇帝面露欣喜,而后点点头,表示了解。

  张凤翼归班后,又有一个大臣咳嗽了一声,然后出班奏事。

  朱慈烺好奇,这么严肃的场合,怎么老有人咳嗽?这TM的不会被传染了吧?为何没有御史记录他,也没有锦衣卫拖走他?

  后来他才知道,按照惯例,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都要预先咳嗽一声,一是为了清嗓子,二是为了和其他大臣打个招呼,意思是我要出班奏事了,你们别抢撞腔了。

  这样避免了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尴尬,如果出现这种尴尬局面,通常由通政司或鸿胪寺官员负责引导,根本不用皇帝操心。

  在一阵阵的咳嗽声中,各部大臣纷纷出班奏事,汇报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大事。

  朱慈烺听了半天,其实也没什么大事,北方建奴目前也算安静,没搞什么大动静,南方流寇被官兵撵的到处跑,各种往深山里钻。

  最后议论的焦点集中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