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令人震惊的亩产数(五千字章节)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刘平提出自动让贤,枣祗听了不免心中暗自得意。
当初刘平冲他发了一通火,后来他又被曹操一通训斥,让他在手下官吏面前很抬不起头来。
当时也有试图溜须拍马者,曾质疑过他的屯田策略。
可是如今屯田所获如此丰厚,不仅让那些质疑者闭嘴,若是连刘平都因此主动辞去籍田令之职,这岂不更说明他的屯田方略无比正确?
这时候夏侯渊在旁边撇着嘴道:“平儿允文允武,办事妥当,咱们许都新建,百废待兴,有多少大事值得去做,却偏去做那劳什子籍田令干什么?
要我看,早该辞去了。”
“妙才这话倒有些道理,”曹操微笑着冲夏侯渊点点头,又对刘平道:“当初让你做了籍田令,本就是我一句失言,想来这微末之职也没什么用处,还是早些辞去的好。”
当初在洛阳,天子提出留一块籍田亲自耕种,产出作为祭祀祖先之用,并让曹操推荐一位精于农事的官吏辅佐,曹操随口说了一句,刘平写过农书,结果那籍田令之职便落到了刘平头上。
可是现在看来,刘平担任这官职的确不怎么合适。
刘平的主要才能体现在军事和内政上,让他去给天子管理籍田,实在大材小用了。
那籍田不过是一县之地,且产出全部归天子所有,何必让刘平把心思放在那些小事上?
借着众公卿邀请枣祗代为管理籍田这件事,让刘平趁机把籍田令之职给辞了,倒不失个上佳的选择。
“如今袁绍于北方虎视眈眈,你与昂儿该将心思放在如何练兵上,你手下屯田兵已充为羽林军,来日再调拨你一支军马好好操练,”曹操昂首俨然道。
“小婿谨遵岳父之命,”刘平点头答应。
其实籍田令对他来说做不做也没什么,他只是觉得曹氏屯田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,既能安稳住流民,又能提高曹氏军粮所得,所以才想到在籍田上推行他的办法,当做试验田。
至于能不能成功,他也说不准,即使失败了也无妨,反正曹氏一统北方的进程不变就行。
最终曹操答应了杜袭的请求,同意让枣祗代为管理籍田。
杜袭等人大为兴奋,此时他们已经知道,枣祗在曹氏控制的地盘上屯田大获成功,一县之地都能收获十八万石粮食,这已经证明了枣祗在主导屯田方面的能力。
此时一石粮在八十钱上下,换算过来就是一县之地能得一千四百万钱左右,这作为内帑来说并不算多,但养活百十妃嫔也足够了。
众公卿由孔融荀悦带头,兴冲冲的去皇宫,向皇帝谏言让枣祗代为管理籍田。
御书房里,刘协正襟危坐。
“陛下,曹司空任用枣祗之策屯田,如今收获丰盈,足以证明枣祗乃屯田能吏,陛下何不将籍田交由他打理,到时坐等收成即可,也不用刘公耗费那么多心力,到头来收获反而不如枣祗。”
孔融首先站出来施礼上奏。
有枣祗成功经验在前,天子必会欣然同意,毕竟哪个皇帝不想让自己内帑丰足呢?谁也不会嫌自己钱多吧。
可是没想到刘协却板着脸,微微摇头道:“枣祗屯田之策,官六民四,且只收青壮子弟耕种,其他老弱妇孺该如何?
其策看似收获颇丰,却是杀鸡取卵,涸泽而渔之行为。
朕与刘卿曾经交代,朕宁愿不要那么多收成,也不愿让籍田百姓饿着肚子为朕耕种。”
刘协算是个仁慈君主,不愿与民争利,宁愿自己少收一点,也不想让刚刚安定下来的流民再次陷入流离失所之中。
更何况,籍田上按官四民六分成,已经远高于从前了。
孔融没想到皇帝会如此执拗,连忙急道:“陛下,枣祗屯田也不至于让百姓饿肚子啊,要不然那些百姓岂能善罢甘休?
臣等做此打算,完全是为陛下着想啊。”
“卿等好意,朕心领了,”刘协决绝的:“不过,要让朕之籍田采用枣祗之策,朕不能答应。
刘卿管理籍田虽然松散,收成固然少了些,但百姓安居乐业,朕心满意足。”
“陛下!”孔融拜倒,情绪有些激动道:“陛下后宫不能永远只有皇后一人,将来为陛下选秀,宫嫔一应吃穿用度虽为陛下家事,但皆代表皇室颜面,不能寒酸,这花费不从百姓身上来,又能取自何处?”
“若为供养后宫便需压榨百姓,如此,朕宁愿不选秀。”刘协断然道。
说来说去,又回归到缺钱的老问题上。
籍田就那么多,所产出也大概能算的出来,皇帝仁慈,给百姓的多了,皇帝收的自然就少了。
当然,钱少有钱少的花法,大不了少选几个秀女。
但是在孔融等人看来,皇帝后宫至少要按照《周礼》所载,至少要满足一百二十一人,才能“听天下之内治”,少了便是皇室衰败的表现。
大汉皇室倾颓如此,在这些事情上也该冲冲面子。
“陛下!”孔融神色黯然的拜倒:“臣自投奔许都以来,深感举步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第(1/3)页
刘平提出自动让贤,枣祗听了不免心中暗自得意。
当初刘平冲他发了一通火,后来他又被曹操一通训斥,让他在手下官吏面前很抬不起头来。
当时也有试图溜须拍马者,曾质疑过他的屯田策略。
可是如今屯田所获如此丰厚,不仅让那些质疑者闭嘴,若是连刘平都因此主动辞去籍田令之职,这岂不更说明他的屯田方略无比正确?
这时候夏侯渊在旁边撇着嘴道:“平儿允文允武,办事妥当,咱们许都新建,百废待兴,有多少大事值得去做,却偏去做那劳什子籍田令干什么?
要我看,早该辞去了。”
“妙才这话倒有些道理,”曹操微笑着冲夏侯渊点点头,又对刘平道:“当初让你做了籍田令,本就是我一句失言,想来这微末之职也没什么用处,还是早些辞去的好。”
当初在洛阳,天子提出留一块籍田亲自耕种,产出作为祭祀祖先之用,并让曹操推荐一位精于农事的官吏辅佐,曹操随口说了一句,刘平写过农书,结果那籍田令之职便落到了刘平头上。
可是现在看来,刘平担任这官职的确不怎么合适。
刘平的主要才能体现在军事和内政上,让他去给天子管理籍田,实在大材小用了。
那籍田不过是一县之地,且产出全部归天子所有,何必让刘平把心思放在那些小事上?
借着众公卿邀请枣祗代为管理籍田这件事,让刘平趁机把籍田令之职给辞了,倒不失个上佳的选择。
“如今袁绍于北方虎视眈眈,你与昂儿该将心思放在如何练兵上,你手下屯田兵已充为羽林军,来日再调拨你一支军马好好操练,”曹操昂首俨然道。
“小婿谨遵岳父之命,”刘平点头答应。
其实籍田令对他来说做不做也没什么,他只是觉得曹氏屯田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,既能安稳住流民,又能提高曹氏军粮所得,所以才想到在籍田上推行他的办法,当做试验田。
至于能不能成功,他也说不准,即使失败了也无妨,反正曹氏一统北方的进程不变就行。
最终曹操答应了杜袭的请求,同意让枣祗代为管理籍田。
杜袭等人大为兴奋,此时他们已经知道,枣祗在曹氏控制的地盘上屯田大获成功,一县之地都能收获十八万石粮食,这已经证明了枣祗在主导屯田方面的能力。
此时一石粮在八十钱上下,换算过来就是一县之地能得一千四百万钱左右,这作为内帑来说并不算多,但养活百十妃嫔也足够了。
众公卿由孔融荀悦带头,兴冲冲的去皇宫,向皇帝谏言让枣祗代为管理籍田。
御书房里,刘协正襟危坐。
“陛下,曹司空任用枣祗之策屯田,如今收获丰盈,足以证明枣祗乃屯田能吏,陛下何不将籍田交由他打理,到时坐等收成即可,也不用刘公耗费那么多心力,到头来收获反而不如枣祗。”
孔融首先站出来施礼上奏。
有枣祗成功经验在前,天子必会欣然同意,毕竟哪个皇帝不想让自己内帑丰足呢?谁也不会嫌自己钱多吧。
可是没想到刘协却板着脸,微微摇头道:“枣祗屯田之策,官六民四,且只收青壮子弟耕种,其他老弱妇孺该如何?
其策看似收获颇丰,却是杀鸡取卵,涸泽而渔之行为。
朕与刘卿曾经交代,朕宁愿不要那么多收成,也不愿让籍田百姓饿着肚子为朕耕种。”
刘协算是个仁慈君主,不愿与民争利,宁愿自己少收一点,也不想让刚刚安定下来的流民再次陷入流离失所之中。
更何况,籍田上按官四民六分成,已经远高于从前了。
孔融没想到皇帝会如此执拗,连忙急道:“陛下,枣祗屯田也不至于让百姓饿肚子啊,要不然那些百姓岂能善罢甘休?
臣等做此打算,完全是为陛下着想啊。”
“卿等好意,朕心领了,”刘协决绝的:“不过,要让朕之籍田采用枣祗之策,朕不能答应。
刘卿管理籍田虽然松散,收成固然少了些,但百姓安居乐业,朕心满意足。”
“陛下!”孔融拜倒,情绪有些激动道:“陛下后宫不能永远只有皇后一人,将来为陛下选秀,宫嫔一应吃穿用度虽为陛下家事,但皆代表皇室颜面,不能寒酸,这花费不从百姓身上来,又能取自何处?”
“若为供养后宫便需压榨百姓,如此,朕宁愿不选秀。”刘协断然道。
说来说去,又回归到缺钱的老问题上。
籍田就那么多,所产出也大概能算的出来,皇帝仁慈,给百姓的多了,皇帝收的自然就少了。
当然,钱少有钱少的花法,大不了少选几个秀女。
但是在孔融等人看来,皇帝后宫至少要按照《周礼》所载,至少要满足一百二十一人,才能“听天下之内治”,少了便是皇室衰败的表现。
大汉皇室倾颓如此,在这些事情上也该冲冲面子。
“陛下!”孔融神色黯然的拜倒:“臣自投奔许都以来,深感举步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