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六章 俩小上私塾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瞧见小侄女回来,立刻又要了一碗馄饨。
珍珠一坐下,馄饨就上桌了。
珍珠也不客气,午饭还没吃呢,当真是饿了。
填饱了肚子,还剩香料没买,好在陈记药铺离得近,两人走几步就到了。
陈皮、八角、花椒、桂皮、沙姜、丁香、孜然、茴香……只要珍珠能想到的她都买了不少,她如今记性好了很多,以前有些印象模糊的东西,如今细细回想竟能记起不少,这可让她高兴不已,知识就是力量呀,多记起一些对如今的生活还是很有帮助的。
各种香料堆得珍珠的箩筐都装不下,她又往胡长林的筐里继续塞。
胡长林看着一包包的药材塞满了自己的箩筐,嘴角不由有些抽抽,要不是知道这是腌制腊味的香料,谁看了都以为他家有啥重症病人呢。
东西如数都买齐,胡长林便赶着牛车往回赶。
午时已过,约好了人家去收猪,这时辰已经晚了些。
胡长林有些急,赶车的动作就大起来,家里的小牛如今长得高大健壮,脚下的步伐矫健有力,拉着两人快速急驶在颠簸的官道上。
路旁的行人看着急驶的牛车有些目瞪口呆,这速度都能赶上马车了吧。
养猪的村民所在的马山村,位置就在梁坪村的隔壁,与望林村隔得不算远。
胡长林急急赶了过去,时间还是晚了些,跟养猪的农户道了声歉,这才抓猪上杆秤,称好重量交付钱银,随后把猪捆绑在牛车上。
一路听着猪的哼哼声,珍珠回到了家中。
胡家的上下老小,除了行动不便的梁氏和在工地上监工的胡全福,其余的都在村尾等着两人的归来,杀猪切肉腌制一系列流程下来还是颇费时间的。
忙忙碌碌中,到了胡家俩男娃正式上学的日子。
昨个下午,胡长林便带着两兄弟拜访过私塾的刘先生,先生简单的问了几句,知道两人都在家学过一些,自然频频点头,两人交了半年束修,二天便开始上学了。
附近的几个村落舍得让小娃上私塾的不多,整个私塾就十七个学生,加上新来的平安平顺,共十九人,分为两班,初入学的启蒙班,多是九岁以下的男孩,先生教导两三年后,课业出众的或是考试过关的,便能进入另一个普学班,都是十岁左右略大的男孩。
私塾里最大的男孩是十三岁的赵正杰,就是赵三的三孙子,赵铁锤的堂弟,学业还算不错,一向甚得刘先生喜爱,正准备着今年太平书院的入学考试,一但过关,便能与村长家的赵柏铭一样,进去太平书院学习,在望林村,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。
无论在哪个朝代,乡下人对于读书人都是敬重推崇,能进镇上最大的书院,那就是几辈子烧香才换来的福气。
这赵正杰就是续赵柏铭后最有希望能进太平书院的学生,赵三全家也是下足了本钱供养赵正杰读书。
赵三家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第(2/3)页
瞧见小侄女回来,立刻又要了一碗馄饨。
珍珠一坐下,馄饨就上桌了。
珍珠也不客气,午饭还没吃呢,当真是饿了。
填饱了肚子,还剩香料没买,好在陈记药铺离得近,两人走几步就到了。
陈皮、八角、花椒、桂皮、沙姜、丁香、孜然、茴香……只要珍珠能想到的她都买了不少,她如今记性好了很多,以前有些印象模糊的东西,如今细细回想竟能记起不少,这可让她高兴不已,知识就是力量呀,多记起一些对如今的生活还是很有帮助的。
各种香料堆得珍珠的箩筐都装不下,她又往胡长林的筐里继续塞。
胡长林看着一包包的药材塞满了自己的箩筐,嘴角不由有些抽抽,要不是知道这是腌制腊味的香料,谁看了都以为他家有啥重症病人呢。
东西如数都买齐,胡长林便赶着牛车往回赶。
午时已过,约好了人家去收猪,这时辰已经晚了些。
胡长林有些急,赶车的动作就大起来,家里的小牛如今长得高大健壮,脚下的步伐矫健有力,拉着两人快速急驶在颠簸的官道上。
路旁的行人看着急驶的牛车有些目瞪口呆,这速度都能赶上马车了吧。
养猪的村民所在的马山村,位置就在梁坪村的隔壁,与望林村隔得不算远。
胡长林急急赶了过去,时间还是晚了些,跟养猪的农户道了声歉,这才抓猪上杆秤,称好重量交付钱银,随后把猪捆绑在牛车上。
一路听着猪的哼哼声,珍珠回到了家中。
胡家的上下老小,除了行动不便的梁氏和在工地上监工的胡全福,其余的都在村尾等着两人的归来,杀猪切肉腌制一系列流程下来还是颇费时间的。
忙忙碌碌中,到了胡家俩男娃正式上学的日子。
昨个下午,胡长林便带着两兄弟拜访过私塾的刘先生,先生简单的问了几句,知道两人都在家学过一些,自然频频点头,两人交了半年束修,二天便开始上学了。
附近的几个村落舍得让小娃上私塾的不多,整个私塾就十七个学生,加上新来的平安平顺,共十九人,分为两班,初入学的启蒙班,多是九岁以下的男孩,先生教导两三年后,课业出众的或是考试过关的,便能进入另一个普学班,都是十岁左右略大的男孩。
私塾里最大的男孩是十三岁的赵正杰,就是赵三的三孙子,赵铁锤的堂弟,学业还算不错,一向甚得刘先生喜爱,正准备着今年太平书院的入学考试,一但过关,便能与村长家的赵柏铭一样,进去太平书院学习,在望林村,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。
无论在哪个朝代,乡下人对于读书人都是敬重推崇,能进镇上最大的书院,那就是几辈子烧香才换来的福气。
这赵正杰就是续赵柏铭后最有希望能进太平书院的学生,赵三全家也是下足了本钱供养赵正杰读书。
赵三家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